把握应急产业发展的五大着力点
发布时间: 2012-07-31 浏览次数: 195 文章来源: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转型时期的中国处于各类突发事件频发阶段,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迫切需要提高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和政府应急管理能力。随着群众公共安全意识的提高,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公共安全需求不断增长,进而推动了应急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应急产业是以满足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公共安全需求而从事研发、生产、销售各种产品或提供服务等经济活动的集合,该集合既包括企业主体或组织,也包括企业或组织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结果,即具有应急功能的产品和服务。

  近年来,在应急指挥平台标准化建设、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应急队伍标准化装备配备、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等国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极端天气、山洪泥石流、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预警,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矿山事故、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在四大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暴露出了关键应急装备发展滞后、应急产业标准亟待完善、应急科技水平有待提高、应急产品市场尚不成熟等多方面的问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客观上起到了推动应急产业发展的作用。对于刚刚起步的应急产业,应该选择重点突破,以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需求引导、整合存量资源、促进基地建设、提升科技水平五个方面作为抓手,促进和培育整个应急产业的发展。

  一、以坚持政府主导优化应急产业市场

  政府在支持产业发展中要充分发挥管理者、协调者和监督者的作用,在应急产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产业引导、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三个方面。

  首先,政府要采取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应急产业发展的引导。一是遵循产业规律和市场规律来科学界定应急产业内涵,厘清应急产业范畴与外延边界,找准应急产业市场定位,确定产业政策作用方向;二是把应急产业的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制定应急产业发展规划,对应急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三是合理配置应急产业发展资金,建立起以政府投入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专项资金理财、保险预防资金、民间安全消费的“五位一体”投资模式,建立国家应急产业发展基金、应急产业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支持应急产业发展,同时对专业从事应急产品生产、提供专业应急服务的企业或组织实施信贷优惠、税收减免与财政补贴等政策;四是将应急产业的发展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提高政府部门对发展应急产业的认识,尽快制定应急产业标准(产业标准体系、产品认证制度),明确产业门类、制定应急产业目录。

  其次,政府要有效发挥公共服务职能。一是建立健全保障应急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体系,规范企业行为,为应急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二是由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牵头,依托政府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全国性应急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能力与储备能力动态信息数据库,实现应急产品与服务的信息化管理,及时更新相关的数据信息,为应急产业的发展提供信息引导;三是加强舆论引导与科普宣教,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公民应急意识、安全意识,着力培育、开发应急产品市场,促进有效需求的形成和培育。

  再次,政府要注重发挥市场监管作用。政府要维护应急产业市场秩序,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应急产业市场体系。建立应急产业市场准入制度,对提供应急产品与服务的企业进行资质鉴定和技术标准认证,根据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对应急企业实行审批,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应急产业的有序发展。

  二、以公共安全需求引导应急产业方向

  应急产业同其他产业具有相似性,即应急产业的需求导向,是以国家安全需求和民生安全需求为导向。应急产业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应急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并不完全是以市场为导向,而是要关注民生、关注社会,把视野放在国家安全和民生安全上,国家和民生的安全需要决定着应急产业的市场方向与市场空间。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突发事件高发期,传统与非传统公共安全事件的出现日益频繁,公共安全问题呈现出频繁性、群发性、链发性等特点。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升国家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亟需推动应急产业发展。各地发展应急产业应该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本地区的灾种特点与分布情况,在经济社会条件、科学技术水平允许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本地区公共安全需求与应急能力短板,优先发展有利于提升本地区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的应急产业。

  三、以行业资源整合发掘应急产业重点

  应急产业的发展要以现有行业资源整合为出发点,通过对现有产业基础进行重新划分整合,寻找应急产业发展的重点。按照应急产业同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置的关联程度,应急产品可以分为通用产品和专属产品两类。

  通用产品既可以用于应急领域,也可以用于非应急领域,既可在常态下广泛使用,也可在应急状态下作为应急产品,如挖掘机、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由于通用产品已经归属于相关产业,对于通用产品更多的是进行调配和整合,在摸清存量的基础上,建立起各类通用产品生产能力与储备能力的动态数据库,对于尚未满足应急需求的通用产品进行增量投入,要避免资源浪费,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专属产品是基本上只用于应急救援的特殊产品、新产品,如家庭急救包、消防技术与装备、特种应急装备、特种应急技术等,这类产品在非应急状态下基本上没有其他用途。专属应急产品是应急产业的核心产品,发展应急产业必须以这类产品的研究开发、规模生产为重点。

 四、以园区基地建设增强应急产业集聚

  根据灾情灾种的区域分布特征和应急需求强度,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按照“合理布局、保证急需”的原则,以城市产业园区、现代物流基地为依托,以城市经济圈的产业能力为建设动力,以国家增量投入并整合存量资源与拉动关联产业为基点,推进应急产业园区基地布局建设,重点建设华北、华东、华南、华中、东北、西北、西南六大区域性应急产业基地,既可推动应急产业集聚,又可发挥应急产业基地在各个区域的辐射与示范作用。

  应急产业基地要采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等多方投入的协同建设模式,集应急产品生产、应急装备制造、应急技术研发、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物流配送、科普宣传教育、实战演习培训、综合应急演练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建设布局合理化、资源集成化、功能多样化、能力专业化、覆盖快速化、供给持续化的应急产业基地网络。

  五、以公共安全科技助力应急产业创新

  科技应用含量是检验一个国家灾害防御和紧急救援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公共安全事件的不确定性、难以预见性和迅速扩散性等特征,客观上要求应急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以科技力量为支撑点和推动力。如在突发事件的预警阶段,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先进的监测监控设备等,在救援处置阶段需要信息在线技术等。复杂多变的公共安全环境与应急产业自身的属性决定了技术创新在应急产业发展中必然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的应急产业必须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竞争力为重点,只有依托公共安全科技,加强自主创新,争取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更多技术专利,才能提升应急产业核心竞争力,优化我国应急产业结构,推动应急产业的不断创新。

  应急产业发展以公共安全需求为纽带,以各类企业或组织为载体,以经济利益为驱动,以政府配置为主导,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诸多环节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应急处置的装备生产、工程提供、技术研发、服务支持等活动的专业化、规模化与一体化。应急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在选准突破口的基础上,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其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

(邹积亮)